一文读懂应急管理厅登高架设作业与高处作业区别
在特种作业领域,应急管理厅所监管的登高架设作业和高处作业常被混淆。虽二者都涉及高处工作场景,但实则在作业内容、操作技能、风险特点及证书要求等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。了解这些区别,对从业者选择适合工作、企业合规用人以及保障安全生产意义重大。
一、作业定义与范畴
1.登高架设作业:根据应急管理厅规定,登高架设作业指在高处从事脚手架、跨越架架设或拆除的作业。作业范畴聚焦于各类架体的搭建与拆除,像建筑施工中为方便工人操作、材料运输和安全防护而搭建的落地式脚手架、悬挑式脚手架;电力施工用于跨越障碍物的跨越架等。作业人员工作围绕架体展开,从基础搭建到架体组装、拆除,每个环节都有特定要求。
2.高处作业:高处作业定义更宽泛,指专门或经常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及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。涵盖在高处进行的安装、维护、拆除、巡检等多种作业活动。如高楼外墙的空调安装、广告牌拆除、建筑物的外墙清洗,以及电力线路的高空检修等,只要是在符合高度条件的高处开展作业,基本都可归为高处作业范畴。
二、操作技能要求
1.登高架设作业:从业者需掌握扎实的架体搭建知识和技能。要熟悉不同类型脚手架、跨越架的设计原理、搭建规范和工艺流程。像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建,需知晓扣件的正确安装方式、立杆与横杆的间距要求,能依据建筑结构和施工需求合理规划架体布局。同时,需熟练使用各类架设工具,如扳手、钳子、锤子等,确保架体搭建牢固、稳定。拆除作业时,也要严格遵循拆除顺序,保障拆除过程安全。
2.高处作业:除了基本的登高技能,更强调针对不同作业任务的专业操作能力。从事外墙安装作业,需掌握安装设备的操作方法,如吊篮的升降控制、悬挂装置的检查与调试;进行高处设备维护,要熟悉设备结构和工作原理,能准确判断故障并维修。高处作业人员还需具备良好的身体平衡能力和心理素质,以应对复杂高空环境。
三、风险特点
1.登高架设作业:主要风险集中在架体搭建和拆除过程。搭建时,若材料质量不合格、搭建不规范,如立杆基础不稳、连接件松动,易造成架体坍塌,危及作业人员和下方人员安全。拆除作业中,若未按顺序拆除、随意抛掷材料,可能引发物体打击事故。此外,登高架设作业多在露天环境,受天气影响大,遇大风、暴雨、浓雾等恶劣天气,会增加作业风险。
2.高处作业:风险更多源于作业环境和作业内容本身。高处坠落是最主要风险,因作业位置高,一旦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,如安全带未正确佩戴、安全网破损,人员极易从高处坠落。在进行电气设备安装、维修等带电高处作业时,还有触电风险;从事外墙清洗使用化学清洁剂,可能存在中毒和腐蚀风险;若在高处进行动火作业,又有火灾和爆炸风险。
四、证书要求
1.登高架设作业证:人员从事登高架设作业,必须持有应急管理厅颁发的登高架设作业操作证。该证书是证明持证人具备登高架设作业安全操作能力的法定证件,考试内容包括登高架设作业相关的安全法规、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,通过考试并审核合格才能获得证书,证书需定期复审。
2.高处作业证:从事高处作业需考取应急管理厅颁发的高处作业操作证。证书分为登高架设作业和高处安装、维护、拆除作业两个类别,根据具体作业内容选择相应类别考证。考试同样涵盖理论和实操部分,理论考试涉及高处作业安全知识、法规等,实操考试根据不同作业类型考核实际操作能力 。
登高架设作业和高处作业虽都与高处工作相关,但在多个关键方面存在明显区别。无论是从业者规划职业路径,还是企业安排工作、落实安全管理,都需准确区分,确保作业安全、高效进行。如需了解高处作业证书,报考资讯,请咨询老师!【微同电:139-8864-3391和老师】